“敬礼!”一声令下,五位身着军服的同学齐刷刷举起手向台下观众致礼,像一排挺拔的小白杨。12月25日晚,广州校区图书馆305报告厅,在以“携笔从戎 青春报国”为主题的【图图聊你】阅读分享会上,武警、海军、陆军退伍士兵集结,与近250名同学一起重温军营里的青春。
△五位嘉宾敬礼
坚守五年的“老”班长
△方建成
方建成服役于武警海南省总队机动支队长达五年,曾担任班长一职,复学后,其他退伍战友仍亲切地称呼他为“方班长”。
海南气候炎热,夏季时间长,方建成刚到部队时,经历过没有风扇纳凉的艰难,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由于营地靠近文昌火箭发射基地,他曾被派参与火箭发射安保勤务。“感觉自己也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方建成自豪地说。在博鳌亚洲论坛执行安保勤务时,他与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擦肩而过,只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人物就在眼前,让他震撼又难忘。
退伍后一个月,海南因特大台风严重受灾,“没有参与当地救援,是我当兵最遗憾的事”,方建成说。
抗洪救灾,守卫天安门
△黄骏杰
黄骏杰同样服役于武警部队,但却在气候干燥的首都北京。还在新兵连的时候,作为南方人,对于北方的饮食、洗澡等习惯不适应,单杠二练习也不及格,让他很是苦恼。而副班长和其他战友在这时不断鼓励他、帮助他,他自己也积极的调整和努力,最终他战胜了困难,融入了集体。
2023年7月,北京房山遭受特大洪水。黄骏杰所在部队原本准备出发前往天安门执勤,但洪水越来越大,他们便改道房山救灾。灾区有不少腿脚不便的老人被困在山上。黄骏杰和战友,或背、或抬担架,花了4小时,解救了12名老人。后面他又投身到物资运送和现场清理等工作中。离开时,他们收到了灾民送来的锦旗和“投喂”。
2023年国庆节凌晨,30万名观众早早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准备下哨的他,又上了“加强哨”,从凌晨12点一直放哨到早上7点,结束后才发现腿脚都已经麻木了。
严冬中为先烈鸣枪
△朱元栋
朱元栋从小就喜欢看红色影视—《战狼》《红海行动》《号手就位》,他心里种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上了大学,在国旗护卫队退伍师兄的感染下,他付诸行动。
曾经他以为军营生活就像电影中那样热血,但是真正到了部队,才知道绝大多数的单位都很朴实,栽树栽花、拔草打草、扫落叶、扫雪,还有日复一日的训练。此刻他终于明白“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的含义。
朱元栋所在单位已经连续十一年负责在韩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任务。2023年11月24日,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朱元栋是鸣枪方队的一员,为此,他已经和战友们苦训三个多月了。当天,他和战友四点钟就起床,整理着装、检查枪支。为了以最高标准告慰先烈,他们脱去棉衣棉裤,在东北零下十多度的凛冬中坚持至任务结束。他终于也成为了延续部队光荣传统和红色底蕴的一份子。
单位最快纪录保持者
△邬家俊
邬家俊是前陆军部队的侦察兵。刚到连队,他还是一只“旱鸭子”,班里的老大哥纷纷指导他游泳,他又成为了一只天天泡在水里的“青蛙”。正当他为学会游泳高兴的时候,难度更大的武装泅渡开始了。还是游泳新手的他,吃了不少苦头,才适应了训练的节奏。
侦察集训中,他遇见了许多战术应用等军事素养出色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一位不认识的战友,在某次训练中直接从二楼跳下、接前翻滚进行战术突破,有效打破了敌方的包围圈。邬家俊受到很大鼓舞,更加勤学苦练,并成为了单位中战术基础动作完成最快纪录的保持者,被旅队选拔到集团军进行比武。
快速成长的军中“状元”
△周海鑫
周海鑫刚到部队就生病了,在班长的暖心照顾下,病是好了,但也快掉队了——其他战友已经会叠“豆腐块”,但自己的被子还是叠得一团乱。还是班长,给他加练叠被子,周海鑫也从班长身上学会了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之后经常被部队表扬为内务标兵。
舰艇部队长时间在海上执行任务,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威胁。如有外国军民船只未经允许试图靠近我国领海,周海鑫便要随队出海,对其进行威慑。
作为航空兵,周海鑫需要辅佐好舰队,在作战中确保直升机的顺利升降。通过刻苦训练,熟悉、掌握技能,他最终在操作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离家时,他们激动、不舍和迷茫,现如今,他们成为“优秀新兵”“四有士兵”,载誉而归。军营中的历练,让青春少了风花雪月的浪漫,却多了汗水、血泪凝成的坚毅和强大。他们将青春融进祖国的山川河海,祖国永远记得他们青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