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深化“非遗+实践”的育人模式,11月11日下午,图书馆“书香觅非遗”系列活动第二期“觅·织痕”宋锦挂坠DIY活动在清远校区温情开启。本次活动延续首期“花草灯”的匠心精神,带领二十余名学生走进“锦绣之冠”宋锦的世界,于经纬交织间,感受千年非遗的永恒魅力。


△清远校区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图书馆胡佳莉老师以“觅·织痕”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PPT,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宋锦的起源与发展、织造技艺的精妙之处,以及纹样与色彩背后的文化寓意。她从“中国四大名锦”的脉络切入,重点阐释了宋锦“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的独特结构,并结合“卍字纹”“龟背纹”“如意纹”等经典纹样,解读其中所蕴含的吉祥寓意与文人美学。胡老师讲到,“宋锦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语言,每一道织痕都是时光与匠心的见证”,生动的讲述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胡佳莉老师讲解
在随后的动手实践环节,同学们在胡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化身“非遗手艺人”,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宋锦挂坠。从剪裁锦布、贴合胎底,到收边固定、安装流苏,每一个步骤都需细致与耐心。指尖流转之间,一片片古朴典雅的宋锦碎片,逐渐蜕变为一枚枚精美别致的随身挂坠。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时赞叹于宋锦纹样的繁复精美与配色的典雅华丽,在亲手创作中感受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认真制作宋锦挂坠
活动现场氛围专注而温馨。在手工制作环节,同学们仔细修剪宋锦布料,专注粘贴每一个边角,不时交流制作心得。当一件件精美的宋锦挂坠在指尖逐渐成型时,现场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有同学笑言要将这枚亲手制作的挂坠当作“传家宝”传承下去,引得阵阵欢笑声。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更激发了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不少同学表示后续要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这项技艺背后的历史脉络。


△同学们展示成品
本期“觅·织痕”宋锦挂坠DIY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织造艺术的精妙,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未来,图书馆将继续策划更多内容生动、形式轻盈的非遗体验活动,引导师生在亲手创作中亲近传统、在沉浸体验中爱上阅读,让中华文脉在指尖流转中生生不息。
图:林英杰 胡佳莉
文:胡佳莉
审核:薛丽荣